您现在的位置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舞钢市 > 枣林镇 > 生刘村

河南省平顶山市舞钢市枣林镇生刘村概况

[移动版]

一、村内基本情况。生刘村位于枣林镇西北4公里处,3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全村总户数488户,人口2108人,生刘村党支部委员3名,村委委员4名,监委委员3名。党员73名、4个党小组、经常在外的流动党员23名。耕地面积2428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村内的主导产业以农业和外出务工为主,整体生活水平较好。

二、阵地建设和队伍建设情况。生刘村党支部在镇党委的领导下,通过建设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党员活动阵地,不断增强基层党支部的凝聚力。建设标准化党群服务站,站内房屋共计16 间,内设党员活动室、脱贫攻坚室、图书室、便民服务站、警务室等,大大改善了硬件条件,同时,村支部购买了大型会议桌,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大大改善了硬件条件,方便了群众办事,党员、群众经常到党群服务站参加各项活动。队伍建设:一是坚持“三会一课”制度,认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加强党员的学习教育,提高班子成员的法律意识、政策意识、服务意识和担当意识,进而在日常工作中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对我村闲置党员进行了设岗定责、积分制管理。三是在流动党员的管理上,我村统计建立了流动党员台账,要求在流入地参加组织生活。同时建立流动党员微信群,要求流动党员把在流入地参加组织生活的照片传至微信群,每月缴纳党费等,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

三、主题教育开展情况。我村按照中央、省委部署和市委要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三委”班子开展学习教育情况,结合“三化建设”“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载体,开展定期测试、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形式多样的集中学习;二是“三委”班子成员个人自学,要求每人有一个学习计划,加强自身学习,每次学习要记录一份读书笔记;三是利用党员积分量化管理和无职党员设岗领责管理党员并调动党员积极性,具体办法是:党员1+1帮扶贫困户;卫生门前包;划分责任区定期进行义务劳动。积极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我村三委干部,都能立足本职,明确责任,坚持原则,敬业自律,截止目前村支部党员干部不存在在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的行为,村三委干部也没有有违纪违法行为。同时,村三委能够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的要求,开展工作,做好政务公开。

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展情况。一是充分发挥脱贫攻坚责任组的作用,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多次开展入户走访工作,摸清村内贫困户的基本情况,推动扶贫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二是多方发动村内的闲置党员,发挥广大党员的模范作用,开展党员结对帮扶贫困户。三是积极配合乡政府开展帮扶工作,进行多种形势帮扶,社会保障、发放统筹资金、申报产业到户增收项目、公益性岗位等切实增加收入,改善贫困户生活水平。

五、“三清”整治情况。一是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强化党员意识、标杆意识,要求村内的党员带头干。二是积极发动群众参与,将农村环境卫生等纳入村规民约,明确农民维护公共环境责任,实行农户门前三包。三是建立长效保持机制,我村今年成立了村内的卫生保洁监督队伍,定时对村内的环境卫生进行监督整理,发现问题,直接上报村委,由村委对环境卫生较差的户,进行批评教育,限期整改。四是每月开展“五美”庭院评选,对我村户容户貌好的评选环境优美和五美家庭并给与表彰和奖励,长效机制。

六、精神文明建设情况。一是在村内积极开展双评工作,对全村所有农户定星挂牌。二是积极开展一约五会(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禁赌禁毒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孝善理事会)制度,加大村内宣传力度,定期通过大喇叭等设备,对村民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改变传统思想,提高群众营造和谐、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使优美的生活环境、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农民内在自觉要求。三、积极配合我镇党委、政府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充分发挥生刘人民调解委员会排查化解矛盾工作职能,进一步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和化解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化解。截至目前,我村调解成功率100%,未发生重大上访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