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河南省 > 洛阳市 > 嵩县

河南省洛阳市嵩县历史沿革

[移动版]

夏为豫州伊阙地。

商称有莘之野,又名空桑。

春秋时秦晋迁陆浑戎于此。

战国为韩之高都。

汉置陆浑县,属弘农郡,后汉因之。

晋属河南郡。

东魏改置北陆浑县,属新城郡,又置北荆州、宜阳郡及南陆浑县。

后周改北荆州为和州。

隋开皇初废郡,改置伊州,省北陆浑入南陆浑,又改为伏流。

大业初改为陆浑县,属河南尹。

唐先天二年(713)析陆浑置伊阳县,属洛州。

五代时省陆浑入伊阳。

北宋属河南府。

绍兴九年(1139)升伊阳县为顺州。

金皇统元年(1141)更名嵩州,属南京路。

天德三年(1151)改顺州为嵩州。

元省县入州。

明洪武二年(1369)降州为县,始名嵩县,属河南府。

清因之。

1913年属豫西道。

1914年属河洛道。

1927年道废,直属河南省。

1932年属河南省第十行政督察区。

1948年析车村、孙店、木植街、白河4区与鲁山、伊阳(今汝阳)各一部置伊鲁嵩县。

1949年撤销,车村、孙店、木植街、白河仍归嵩县,属洛阳专区。

1960年将田湖、阎庄、黄庄、寺庄、城关5个公社桥头牧场,划归伊川县。

将大章、车村、白河、木植街4个公社划归栾川县,并入嵩县。

1961年伊川、嵩县、栾川3县复原,属洛阳专区。

1968年属洛阳地区。

1986年属洛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