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惠济区 > 古荥镇

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文化旅游景点

[移动版]

纪信墓及碑刻

纪信墓及碑刻位于郑州市西北26公里古荥镇纪公庙村。墓门朝东,地面现存圆冢高9米,周长约120米。有两个小方亭形四阿顶式单层汉阙。1980年初,郑州市博物馆对该墓进行过考古发掘。该墓系用300多块空心砖扣合而成,分两主室和耳室。墓室外圹长9米,宽4.5米,虽经多次盗掘,仍出土铜器、铁器、玉器、陶器和车马饰等300余件,现藏于市博物馆。纪信(?~前204),汉高祖刘邦的大将。史载,汉王三年,刘邦屯兵荥阳,项羽率兵围攻,汉军-。纪信假扮刘邦诈降,带数十骑从西门遁走成皋。项羽怒焚纪信,葬残骸于此。明太祖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朱元璋敕封纪信为灵佑侯、郑州城隍爷,建庙于州置东1.5公里处。后人为了表彰纪信的忠烈,在墓南侧修建庙宇,墓地树碑

荥泽县城隍庙

荥泽县城隍庙位于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西大街路北(原古荥轧花厂院内)。其西侧、北面紧邻荥阳故城城墙。始建于明洪武初年,清康熙三十七年因避河患由荥泽旧县西迁至今古荥镇,荥泽城隍庙也随之迁至此地。现存大殿、月台、明嘉靖、万历年间碑刻两通、清代乾隆年间铁香炉一尊、寝殿基础等。城隍庙大殿,坐北朝南,单檐歇山式建筑,为明代建筑,清代重修,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屋面覆以琉璃瓦,脊饰黄绿相间式琉璃,正脊两端置蟠龙大吻。平面呈长方形,柱网左右对称布局,明间面阔3.5米,次间面阔3.5米,稍间面阔2.2米,通进深10.1米。檐下施七踩斗拱,绕殿檐下一周,斗拱下为平板枋和大额枋。主体建筑由18个木柱支撑梁体,明间两根金柱撑托大梁,五架梁前后带双步梁结构。殿内

黄河第一铁路桥旧址

黄河第一铁路桥,位于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黄河桥村黄河游览区内,由比利时人设计、承建,管理权属郑州铁路局。该桥兴建于1903年9月(清光绪二十九年),于1906年4月建成通车,是中国第一座横跨黄河南北的钢体结构铁路大桥,桥长3015米,横跨黄河两岸,102孔(98孔上承衍梁,3孔上承钢板梁),原设计载重为E—35级。1926、1927、1938、1944年,该桥多次遭军阀毁坏。1948年郑州解放后对桥加固,更换为苏式梁。1949年12月至1952年7月,又先后五次加固桥梁,运输能力比1948年提高36倍。1952年10月31日,毛泽东主席视察大桥。1958年7月,洪水冲断大桥,后新建京广铁路黄河大桥,此桥备用。1987年7月,为防止老桥

郑州孔氏家庙

孔氏家庙位于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南街路东,周围为居民区。该家庙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距今已历千年,是宋真宗赵恒钦命留守王羽腾为唐代兵部尚书左丞孔戣、国公孔纬督建的家庙;亦是孔氏家族后代守坟奉祀和祭祀先祖的家庙。时有祀殿三间、前戟门三间、前棂星坊门一座,庙内有书院一所、正房三间、左右庑六间、二门一座、前门一座,构设端伟、绘饰华焕,《志》载为时之当地之大观。明弘治初年(1490左右)和嘉靖14年(1535)曾两次重修,均毁于明末战火。清雍正13年(1735)仿样重建大殿三间、前堂三间、照壁一座。乾隆10年(1745)增设棂星门和院墙,41年(1776)增设东西庑殿,直到嘉庆24年(1819)重修后,孔氏宗圣家庙才恢复旧观。家

毛主席视察黄河旧址

毛主席视察黄河旧址位于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黄河南岸的黄河桥村,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内的东南部小顶山上。小顶山位于郑州市西北24公里黄河南岸。是黄河游览区东边的一座小土山峰,又称“岳山”,高约100多米,山顶平坦,可以北眺黄河及铁路大桥。1952年10月29日,毛泽东和罗瑞卿、杨尚昆等,由徐州达到兰封(今兰考)。在河南省委第一书记张玺、省长吴芝圃、省军区司令员陈再道、黄委会主任王化云等陪同下,先后到许贡庄、兰封东坝头、开封柳园口等地视察黄河。10月31日上午,毛泽东同志曾在此登山俯瞰黄河,并详细询问这里河水的情况。遵照毛主席“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指示,河南人民一直坚持不懈的治理着黄河。该旧址就是毛泽东登小顶山后,坐在山顶上凝视黄河处,现

大唐故赠安州都督郑府君碑

大唐故赠安州都督郑府君碑位于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岭军峪村南约150米。该碑高2.30米,宽1.12米,厚0.27米。青石质,螭首,碑额篆书“大唐故赠安州都督郑府君碑”。碑文楷书,记述了郑仁恺的生平事迹及其夫人的情况,碑刻于“大唐景云……亥朔(公元711年)二十八日甲寅”。碑附近保存有石羊。这是迄今为止郑州市区发现的较罕见的唐代碑刻。第二批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敖仓城

敖仓城位于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黄河游览区及桃花峪仓西村一带。城址北临黄河南岸断崖,西与荥阳市搭界,东抵黄河游览区。依山而建,平面呈不规则形。现存南城墙、西城墙。文献记载,秦置敖仓于此,曰敖仓城。是秦汉之际楚汉争夺的军事要地,并且该城址在运河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第七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代:秦、汉年

马村红光寺

马村红光寺始建于汉代,占地约4730平方米。西门前有石羊、石狮各一尊。寺院本体建筑现存大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处,为清代中晚期,有近代维修痕迹;留存明清三代石刻13通,其中大石碑7块,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碑记载,该寺初建于汉代初期,“刘项争锋,红光出现,就高祖时创建也”;汉砖65块,大部分保存完好。2023年10月,马村红光寺被公布为第三批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郑州岔河遗址

岔河遗址位于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岔河村东北200米索河北岸台地上。该遗址东西长约558米,南北宽约331米,面积约185372平方米。遗址区内文化层堆积厚约3米左右,最厚处可达4米以上。遗迹可见有灰坑、房基、墓葬等。在遗址区地表上还散存大量陶器残片,其中以泥质灰陶和夹沙灰陶数量最多,还有部分夹粗砂褐陶和泥质黑陶。纹饰以绳纹最多,占陶片总量的60%以上,另外还有弦纹、兽面纹、同心圆纹、附加堆纹和麻点纹等。器型多鬲、大口尊、缸、瓮、簋、盆、豆、鼎、澄滤器、器盖、甑等,另外还发现大量陶坩片和石器等。岔河遗址文化堆积厚,内涵丰富,为商周时期的一处较重要的文化遗址,为研究商周时期的历史提供了资料。第二批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郑庄遗址

郑庄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南王村郑庄自然村西100米的台地上。遗址东西长300米,南北宽200米,面积6万余平方米。遗址文化层堆积一般在1-2米间,最厚处达4米以上,文化遗迹有陶窑、灰坑、墓葬等。遗址范围内,地面上散存大量的陶片和少量的骨、石、蚌器等。采集的遗物主要是陶器残片,器形有夹砂红陶鬲、盆、豆、瓮、簋、器盖等。陶质以泥质灰陶为主,夹砂灰陶次之,还有夹砂红陶等。陶器表面多饰绳纹,还有部分弦纹。从器形特征看,与陕西周原出土的同类器相近,属典型西周遗物。根据采集标本特征判断此处为西周时期的文化遗存。第一批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