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河南省 > 郑州市 > 巩义市 > 芝田镇

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芝田镇文化旅游景点

[移动版]

巩义刘家大院

刘家大院,位于巩义市芝田镇官庄村西南,虽经几百年岁月沧桑、历经多次战乱,兵灾,时代变迁仍然保留下来大批错落有致的明清民居院落。刘家大院承载着家族从兴盛到衰落的数百年历史见证。刘家大院,又称王家大院。原有堂楼、上房、厢房、倒座、过庭、影壁、门廊、窑洞、纺织机,一切的布局和谐自然,井然有序。据当地村民的王氏家谱载:明洪武年间,六世家祖王文灿由山西迁巩。创建四个大院和一座高楼。到清嘉庆年间第八世时,因经营不善,家境败落,遂将几处大院卖给刘姓人家。现在这四处院落大部分还为刘姓人家居住。高楼也仍有官庄刘姓居民使用。刘家大院是明清时期北方地区的传统住宅。南北轴线对称布置房屋,院落坐南朝北,大门开在东南角,门内建有影壁,外人看不到院内的活动。正房

启圣阁

启圣阁又名春秋阁,位于巩义市芝田镇益家窝村西北。西临,东距山根20米,南北为伊洛河冲积平原。由柱上楹联可知此建筑最晚建于清嘉庆癸亥五月四日,该区域原为伊洛河重要渡口,原巩县八景之一。启圣阁所在地原是一座颇具规模的大王庙,大殿内供奉河大王黄守才,启圣阁是河大王庙的附属建筑北配殿,也-秋阁,内供奉三国关公。1935年秋,洛水大涨,将大殿、南配殿等冲毁殆尽,只有关公殿(启圣阁)屹立不动。关于启圣阁的创建年代,久来难以考证。2011年巩义市文物部门在大运河申遗对沿岸的考古调查中,新发现了碑刻三块:《创建启圣阁麟经殿福财禄贵寿喜并建增神祠碑》、《江苏山阴县陆扬州府扬河通判张公神道碑》、《墓表》,从这些碑刻的内容记载可证,启圣阁应为当时的扬州通

蔡庄文魁坊

巩义市芝田镇蔡庄村,毗邻北宋皇陵的永定陵,四百多年前有一位德行出众的进士——明万历丁酉科(公元1579年)选贡、庚子(公元1600年)御赐进士赵景星出生在这个小村落。蔡庄文魁坊石坊就是为他所建的石坊。文魁坊与蔡庄三官庙紧邻,东临蔡庄村街道,距狮子沟口50米,南为蔡庄村小学,据泰沟100米,北距宋永定陵2000米。石坊座北面南,青石质地,东西长7米,南北宽3米。保存基本完好,为双柱歇山顶式石质仿木结构,方柱,歇山顶屋面。建筑为二柱单间三楼式,明间高8.8米,面阔6.6米,须弥式基座上雕莲花,横坊下设栏板,雕刻分作三层。两坊间垫板部位南面上层由东向西镌刻楷书“文魁坊”三字,中层楷书“万历丁酉科选贡庚子科乡郎进士赵景星”,下层为高浮雕狮子

宋陵采石场

时代:北宋宋陵采石场:宋陵,即宋代皇陵,位于西京巩县(今巩义市)境内。以今芝田镇为中心,南北15公里,东西10公里。在此范围内,按照埋葬的先后顺序,可分为五大陵区,即西村陵区、蔡庄陵区、孝义陵区、八陵陵区、回郭镇陵区。宋陵所用石材,多取自今偃师市南部山区。现存的宋陵采石场遗址,位于大口乡四道沟沟口附近的二条山谷内,谷内石壁上,可以看到因采石所造成的断面以及大大小小的采石坑。另刻有采石题记六处,字迹多剥蚀难辨,仅有三处保存有宋代年号。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及宣祖(太祖之父赵弘殷),均葬于此,统称“七帝八陵”。加上后妃和宗室亲王、王孙及高怀德、寇准、包拯、杨六郎、赵普等功勋名将共有陵墓近千座。北宋各陵建置格局基本相同,

稍柴遗址

稍柴遗址处于巩义市芝田镇稍柴村委西150米处,坞罗河与伊洛河交汇的台地上,地势较平坦。遗址东西长2000米,南北宽1000米,总面积约200万平方米。1959年,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即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前身)在调查夏文化遗址时,发现这处古文化遗址。1960年、1963年先后两次发掘面积共690平方米。清理房基5座、灰坑45个、墓葬7座,出土陶、石、骨、蚌等各类遗物500余件。从出土的遗物和地层叠压与打破关系来看,稍柴遗址可分为四期,其中稍柴一、二、三期相当于二里头一、二、三期文化,稍柴四期相当于郑州商代二里岗上层文化。近年来,对该遗址进行了复查、勘探,确认该遗址早在仰韶时期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活,龙山、新砦期、二里头、商、周至汉代一直

喂庄遗址

喂庄遗址时代:新石器时代地址:巩义市芝田镇喂庄村

赵春亭墓

赵春亭墓位于巩义市芝田镇官庄村西,年代为明,类别为古墓葬。2009年6月,赵春亭墓被公布为第二批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潘岳·潘茈墓

潘岳·潘茈墓位于巩义市芝田镇北石村,年代为晋,类别为古墓葬。2009年6月,潘岳·潘茈墓被公布为第二批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