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新立村[Dōnɡxīnlìcūn]位于向阳镇政府所在地西北14.5公里处。东是保山林场地界,西邻民兴屯,南靠拉林河,河南是五家桥村地界,北与永兴村相邻。东经127°20′18″;北纬44°43′51″。现有居民643户,户籍人口2 467人。耕地面积10 744亩,其中水田7 343亩。
东新立村人民公社时称红光大队,因县内有重名,1978年改为东新立大队。2001年与东发村合并,现为东新立村。管辖中合屯、东发屯、东富屯、孔粉坊屯、东新立屯、朱合家和瓦轮子屯7个自然屯。
东新立屯
东新立屯[Dōnɡxīnlìtún]位于向阳镇政府所在地北14.5公里处,是东新立村村委会所在地。东南邻瓦轮子屯,西与民兴屯为邻,南与五家桥隔河相望,北邻东发屯。东经127°20′18″;北纬44°43′51″。现有居民130户,户籍人口605人。耕地面积1 728亩,其中水田1 354 亩。
东新立屯原名新立屯,始建于日本投降以后。建屯基较晚,当时只有几户人家在此地开荒种地。后来逐步增加户数,新立屯基,此屯称新立屯。此屯在原保山乡的东面,人们逐渐叫成东新立屯。
孔粉坊屯(胜利屯)
孔粉坊屯[Kǒnɡfěnfánɡtún]位于村委会所在地东北8公里处。东西南北四面都是林场林地。东经127°20′18″;北纬44°43′52″。现有居民28户,户籍人口195人。耕地面积883 亩,其中水田614亩。
孔粉坊屯始建于日本投降以后,有孔姓人家第一个来此生活,后渐有人家搬来形成屯落。因孔家人在此地开了间粉坊,在当地小有影响,故老百姓约定俗成称这里为孔粉坊屯。
东富屯
东富屯[Dōnɡfùtún]位于村委会所在地东北2.5公里处。东面为林场林地,西邻东发屯,南邻东新立屯,北靠大山,山北为孔粉坊屯。东经127°20′18″;北纬44°43′53″。现有居民75户,户籍人口243人。耕地面积959亩,其中水田655亩。
清朝末期,李子祥从关内迁来此地开荒占草,建房安家,后他在这里开了个榨香油的作坊,屯名得李香油屯。伪满时期日本人曾在此居住,新中国成立以后户数逐渐增多,人民公社时期改为东富屯。因此屯地处人口密集的保山以东故而得名。
东发屯
东发屯[Dōnɡfātún]位于村委会所在地北2公里处。东邻东富屯,西与中合屯相接,南邻东新立屯,北面为山。东经127°20′18″;北纬44°43′53″。现有居民70 户,户籍人口 225人。耕地面积1 135 亩,其中水田710 亩。
清末,郑子阳带领家人从关内迁来此地生活。伪满时期日本人在这里建屯,日本人走后当地居民搬来居住形成屯落。人民公社时期取屯名,因位于保山以东故得名东发屯。
中合屯
中合屯[Zhōnɡhétún]位于村委会所在地西北1.5公里处。东邻东发屯,西邻保山屯,南与双发屯为界,北面靠山。东经127°20′17″;北纬44°43′52″。现有居民130户,户籍人口384人,耕地面积1 861 亩,其中水田1 177 亩。
中合屯原名董家街屯,因民国初年董姓人家从关内来此开荒占草,后董家渐渐繁荣,建有一趟街的住房故而得名董家街屯。人民公社时期,根据屯中有条小河,遂改为中河屯,后谐音为中合屯。
朱合屯
朱合屯[Zhūhétún]位于村委会所在地东南3公里处。东面是林场林地,西与瓦轮子屯为界,西南与蛤蟆河子屯相接,北面是山。东经127°21′17″;北纬44°43′54″。现有居民75户,户籍人口237人。耕地面积1 805 亩,其中水田1 235 亩。
朱合屯建于1934到1937年间,日本人在此实行归村并户,将一些散户归至此地。因有一日本人叫朱合,故归屯时得名朱合屯。
瓦轮子屯
瓦轮子屯[Wǎlúnzitún]位于村委会所在地东南2.7公里处。东邻朱合屯,西北邻东新立屯,南是三中村界,北邻东富屯。东经127°21′17″;北纬44°43′54″。现有居民135户,户籍人口578人。耕地面积2 576 亩,其中水田1 949 亩。
现居民王桂云的祖父、张义祖父、孙海龙祖父在清末从关内来到这里开荒种地。伪满时期日本人实行归村并户,人家渐多形成屯落。因在屯子后面有一小青瓦窑(瓦窑烧的小青瓦是旧时建筑房屋用的瓦,这种瓦现已很少见到),故取名瓦轮子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