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黑龙江 > 哈尔滨市 > 五常市 > 五常镇 > 万宝山村

黑龙江哈尔滨市五常市五常镇万宝山村概况

[移动版]

万宝山村位五常镇东部,是五常东大门。东至民意乡,南至桦树村,西至五常市城区,北至金山村。原万宝山村有五个自然屯,原新生村4个屯。在2002年间,镇政府决定、两村并一村,原新生村并为万宝山村。原新生村因地处城乡交界,城乡混居,只有一、二、三队,没有屯名。后新家村建设,三个队的村民都迁到新生屯中。

全村现有户数606户,人口2416人口,耕地面积5640多亩,其中水田有2346多亩。

1、永发屯:位于五常镇政府所在地东南3.5公里,村委会所在地东南2.5公里处。东邻民意乡,南邻民意乡,西邻变电站。永发屯原名王八街屯。清满以前,从关内四处乞讨过来的人在此处分散定居,临时种田开荒占草分散定居,就连自家去世的老人都在自己的房前屋后左右安葬。那时屯里只有三户。一段时间后,四处的人家有的奔亲,有的图依养安全逐渐向屯中靠拢,住户增多,不久就成了两条小街,屯街越来越长。当时此地王姓家族较大,排行老八的人名气很大,因此外屯的人都叫这里为王八街。四处的行人路过都叫老名,屯里的人听着不顺耳,不太好听。因此就在行人多的路口立了牌子,警告路人不准叫老名,从此以后把老名改了过来。

永发屯现有户数87户,户籍人口345人,其中满族3人。耕地面积2700亩,其中水田1500余亩。

2、前万宝山屯和后万宝山屯:前万宝山屯位于镇政府所在地东南2.5公里,村委会东南1.5公里处左右。东邻民意乡,南邻路西城区,北靠吴家村。后万宝山屯位于镇政府所在地东南3.5公里,村委会所在地东南0.5公里处。东邻民意乡,南邻前万宝山屯,西邻城区,北邻吴家屯。万宝山屯原名修家围子。满洲时期,有一户姓修的人家从山东来到这里开荒占草,以围栏为界,所以叫修家围子。日本侵略者进屯后,1936年把其他各处的散户都集中到这里居住,形成了两个小屯子。关于万宝山名字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因围子前后屯之间有座小山,有一天晚上有人看见庙前有一只大“金鸡”,带着一群小“金鸡”在庙里觅食玩耍,到白天就消失了。有人就传说这里有宝,所以把这座山叫“宝山”。另一种是清朝末年,山东来的刘贵曾是此地的一位乡官员,一直居住在此地,他家的门前有一座香火鼎盛的水庙,庙后有一座大山,山里满是各种山货,人们都去山里采购山货,一传十十传百都说山里全是宝贝,后来就起名为万宝山。这样,万宝山屯就这样叫开了。位于山前的是前万宝山屯,山后的是后宝山屯。后万宝山屯在集体变动时变为东方红,分产到户时又变回后万宝山。

前万宝山屯现有户数18户,户籍人口36人。耕地面积625亩,其中水田70亩。

后万宝山屯现有户数63户,户籍人口270人,耕地面积670亩,其中水田面积54亩。

3、韩家围子屯:位于镇政府所在地东4公里,村委会东3公里处,东是李方屯,北是张金屯,西是谷家围子,南是万宝山四屯。韩家围子屯原属民意乡万宝山村,现属五常镇万宝山村,清朝末年,韩姓人家从山东来此耕耘,年久形成屯落,又因屯落在丘陵环抱之中,故名韩家围子屯。日伪时期,归屯并户至此,仍叫韩家围子屯。

韩家围子现有户数72户,户籍人口270多口人,水田面积450亩。

4、谷家围子屯:位于镇政府所在地东北2.5公里,村委会东1.5公里左右,东是后万宝山屯,南邻城区,西邻城区,南邻城区。谷家围子原名谷家油房。1925年,老谷家从山东来到这地方开荒占草安家定居,在院子周围修有栅栏,并开有油房,人们便称此地为谷家油房。伪满康德元年,日本侵略者归屯并户渐而形成屯落。1974年改名谷家围子。

谷家围子屯现有户数35户,户籍人口189人。耕地面积446亩,其中水田面积6亩。

5、新生屯:位于镇政府所在地东2.5公里,村委会东1公里左右,西靠市区,东邻万宝山,南与孔家屯田比邻,北于谷家屯交界。新生屯原名王启述屯,县志上记载相传清朝光绪时有王启述者从山东来此垦荒,座地生芽,逐步形成屯落。解放后,合作化后成立了新生管理区九区,陈树礼任区长。人民公社会后改名新生村,党支书记曹清。2001年,原新生村的1、2、3队居民搬迁此处形成新的屯落,取名新生屯。

新生屯现有户数174户,人口752余人。耕地面积1200亩,其中水田面积32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