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兴村[Fúxīnɡcūn]位于常堡乡政府所在地西南10公里处。东和南与兴利村接壤,西与五常镇太平桥村相邻,北与南岗村侯家屯为界。东经127º10′27";北纬44º59′08"。全村现有335户,户籍人口1 032人。耕地面积12 328亩,其中水田1 200亩。
境内马泉水库坐落在前大房子屯北。五二路在车陈屯南北通过。村内东西公路直通哈五公路。总面积10平方公里。聚落呈矩形分布。地貌属丘陵地带。
1946年称福兴村,1958年称福兴大队。1984年改为福兴村。现管辖后大房子屯、前大房子屯、李桂林屯、孟家屯、高家屯、车陈屯6个自然屯,村委会所在地后大房子屯。
后大房子屯
后大房子屯[Hòudàfánɡzitún]位于常堡乡政府所在地南10公里处,是村委会所在地。东与车陈屯相邻,西南与孟家屯接壤,南与前大房子屯为邻,北与高家屯交界。东经127º10′27";北纬44º59′08"。现有83户,户籍人口352人。耕地面积3 983亩,其中水田280亩。
早在1873年就有人居住,东西3里路有二十几户人家,以张福为首。伪满时期日本人实行归村并屯。这里地势平,朝阳,决定在此地建部落。周边散户聚集到此三十多户,因前大房子屯在此屯南先建屯,两屯都有几家大房子,故取名后大房子屯。后发展到五十多户。
高家屯
高家屯[Gāojiātún]位于村委会所在地北1.5公里处。东北与南岗村侯家屯相邻,西与安家镇双跃村饲养场屯接壤,南与后大房子屯交界。东经127º10′27";北纬44º59′08"。现有28户,户籍人口119人。耕地面积1 156亩,其中水田130亩。
1942年,因有高凤祥一家从河南来此居住,后又聚集5户人家,故得名高家屯。1946年八路军来此地确定高家屯为福兴村管辖。
前大房子屯
前大房子屯[Qiándàfánɡzitún]位于村委会所在地南1公里处。东与李桂林屯相邻,西与孟家屯接壤,南与兴利村孙家屯相邻,北与后大房子屯交界。马泉水库紧靠屯北。东经127º10′27";北纬44º59′08"。现有63户,户籍人口273人。耕地面积2 240亩,其中水田300亩。
早在1927年时,此屯是一条长岗,有五处房框子。伪满时期,日本统治时期实行归村并户建部落,允许张姓人家在此建部落,聚集三十多户建15家房子,张家有两座五间大房子,取名张大房子屯。新中国成立以后成立农会。搞土改、斗地主分田,建立新政权,张大房子屯改为前大房子屯。
李桂林屯
李桂林屯[Lǐɡuìlíntún]位于村委会所在地东南0.9公里处。东北与车陈屯相邻,西与前大房子屯接壤,南与兴利村陈殿启屯相邻,西北与后大房子屯交界。东经127º10′27";北纬44º59′08"。现有59户,户籍人口239人。耕地面积2 201亩,其中水田789亩。
1930年,有7户人家从山东闯关东来此垦荒种地建房。1934年伪满时期,这个屯原有李家三户三座房屋,日本侵略者归村并户建部落,李家被归到后大房子屯。因离地远,又隔着沟子,老李家不同意,便同日本人商量,日本人看这地方户多、地多,就批准在李家驻地建部落。当时聚集了十多户,建起十多户住房,选李桂林为部落长,这个屯就叫李桂林屯,一直到现在。
车陈屯
车陈屯[Chēchéntún]位于村委会所在地东1.5公里处。东与兴利村赵家屯、滕家屯相连,西与后大房子相连,北与二十家村三道岗屯接壤。东经127º10′27";北纬44º59′08"。现有51户,户籍人口176人。耕地面积1 836亩,其中水田100亩。
伪满时期,陈家三户和本姓人家从山东来此垦荒种地,久居不动。日本统治时期实行归村并屯,把散户集中在一起。此地户数较多,地势前面一趟洼川,后面是岗,南朝阳,又是五常县至五常堡必经之路,大伙要求在这建屯,日本人就批准一个屯号叫陈家屯,归后大房子管辖。批准建屯后,附近姓陈的都到此居住,还有姓车的、姓石、姓乔的都想来此居住。但老百姓说姓车的住在陈家屯不好,于是车姓和姓石、姓乔的人家就在陈家屯西头不过一里地的地方自建房屋,也无人阻拦。后来一点点户就多起来,这样就成了两个屯,西叫车家屯,东叫陈家屯,又叫两半屯,它们之间东西不过1里地,始终按一个自然屯,直到现在。
孟家屯
孟家屯[Mènɡjiātún]位于村委会所在地西南2公里处。东与前大房子屯相连,西与安家镇接壤,北与安家镇双跃村交界。东经127º10′27";北纬44º59´08"。现有58户,户籍人口168人。耕地面积2 230亩,其中水田210亩。
孟家屯是一处岗地,四处不靠,约1930年,有一孟家大户从山东来到此地居住,大约有五六户人家。1934年,日本人未允许建这个屯,当时这个屯有个叫王贵章的人,是日本翻译官,经他与日本人协商,才允许在此地建屯,地点就是老孟家地,便取名孟家屯。后聚集十几户人家在此建房,屯落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