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属宁古塔副都统管辖。
清光绪九年(1883),开始放荒垦殖,从宁古塔通往蜂蜜山驿道于境内设清茶馆、亮子河驿站。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中东铁路通车后,垦民日增,沿穆棱河北下,开垦新荒日渐增多。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属绥芬厅穆棱河分防知事管辖。
清宣统元年(1909),隶属穆棱县管辖。
1912年八面通始放街基,兴建村落,隶属第一警察区。
1914年增设第二警察区。
1921年划为第三区。
1923年改称八面通镇。
1930年4月,穆棱县政府由兴源镇迁至八面通镇,设置第一区。
1933年设八面通保。
1938年初改称八面通街,同年10月伪县公署移驻穆棱街。
1939年1月,改称八面通村。
1946年4月,设置八面通区。
1947年1月5日,划归北穆棱县管辖,为县政府驻地。
同年10月,并入穆棱县,为穆棱县政府驻地,设置八面通区。
1949年2月改为第一区。
1956年3月,撤区划乡,设置八面通镇和清和乡。
1958年9月,八面通镇与清和、河西、普兴3个乡合并成立八面通人民公社。
1960年4月,划出13个管理区组建黄金人民公社(后改为河西公社)。
1980年9月撤销公社,设立八面通镇。
名称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