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定阳宝山是贵州佛教名山,阳宝山位于贵定县城北3公里,以佛教文化著称于世,兴盛于明清时期,与四川峨眉山、云南鸡足山并称为西南三大佛教名山、朝香圣地,被誉为“黔东之胜”。饱朝吐晨雾、夕纳晚霞的灵山福地。几百年来,它以其雄奇、幽静、深邃、险峻引来无数游人和朝山拜佛者。阳宝山上有贵州绝无仅有并在中国罕见的和尚坟石刻塔林,面积上万平方米,计有石刻塔坟124座、和尚石墓71座、和尚土坟上百座,分属明代、清代、民国三个历史时期。阳宝山有万山来朝之势,其寺庙群始建于唐,经历代增修扩建,形成相当规模,名闻瑕迩,是贵州佛文化的代表作,具有很高的审美、宗教、文物、旅游、历史和科研价值。经历史风云变迁后,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莲花寺等古建筑群遭到毁
在贵定县城内,因“城隍”而建其庙。“城隍”乃护城之神。《北齐书·慕容俨传》:“城中先有神祠一所,俗号城隍神,公私每有祈祷。”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占地面积10000余平方米。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贵定县治从旧治移至今县城后,扩充城墙,城隍庙增建山门、耳房、厢房、大殿、二殿等。清嘉庆十年(1805)失火后重建。道光二十年(1840)增建阴曹十二殿、十八层地狱及七层0一座。后0毁于火,阴曹十二殿、十八层地狱、山门等亦相继被毁。贵定城隍庙为穿斗式木结构建筑,硬山顶,青瓦屋面,坐东向西,平面布局为四合院。现存前厅、耳房、厢房及大殿等建筑。山门前设十级台阶,前厅进深3.3米,通道两边为面阔9米的耳房。天井为石板铺墁,面积达20
良田免粮碑位于贵定县城东村城隍庙内,年代为清光绪二十二(1897)。类别为石窟寺及石刻。良田免粮碑为贵定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以碑为基准点,东南西北10米内保护范围,外沿5米为建设控制地带。
新庄契约碑位于贵定县宝山街道新场村新庄,年代为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类别为石窟寺及石刻。新庄契约碑为贵定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以碑为基准点,东南西北10米内保护范围,外沿5米为建设控制地带。
大新寨抗夫碑位于贵定县农庄村大新寨,年代为清道光四年(1824)。类别为石窟寺及石刻。大新寨抗夫碑为贵定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以碑为基准点,东南西北10米内保护范围,外沿5米为建设控制地带。
阿铜阿宝墓位于原位于贵定县宝花村铜宝2015年迁至贵定县宝花村阳宝山,年代为宋代。类别为古墓葬。阿铜阿宝墓为贵定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东南西北各50米外延20米。
阳宝山邱禾嘉墓地位于贵定县宝花村阳宝山,年代为明代。类别为古墓葬。阳宝山邱禾嘉墓地为贵定县州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东南西北各50米外延20米。
阳宝山邱禾实墓地位于贵定县宝花村阳宝山,年代为明代。类别为古墓葬。阳宝山邱禾实墓地为贵定县州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东南西北各50米外延20米。
贵定阳宝山古建筑群于1999年12月21日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群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后山的飞凤寺,前山的莲花寺及和尚坟石刻塔林。其中:飞凤寺和莲花寺目前仅剩遗址,和尚坟塔林基本保存完好,至今雄风犹存,具有强烈的震撼力,令人感慨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