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德堂民居群级别:县级时代:清代地址:位于桂平市中沙镇南乡村内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外檐滴水的范围内为保护范围。建控地带:保护范围四周扩30米的范围内为建设控制地带。公布文件号:桂平市人民- 浔政布[1996]8号
万华寺级别:县级时代:明代地址:位于桂平市中沙镇沙坡村榕村屯保护范围:以寺四周外檐滴水的范围内为保护范围。建控地带:保护范围外扩15米为建设控制地带。公布文件号:桂平市人民- 浔政布[1996]8号
三界祖庙位于桂平市中沙镇六石村陈村屯内。庙的始建年代无考,清宣统三年重修。该庙为坐北向南,平面呈正方形,占地面积406平方米,分前、后座及左右副殿。“大跃进”时期把前后座的硬山顶屋盖拆掉,改为现在的悬山顶,山面向前,两座连在一起,成为一个大殿,其它各部均无改变。现存建筑面阔三间,进深六间,抬梁式砖木结构,小青瓦面,正殿悬山顶,副殿硬山顶;前座脊饰莲座葫芦,后座脊饰以雕花;殿内墙上绘有各类壁画。该庙保存较好,对研究我市的建筑、宗教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冯三界夫妇墓(又称三界祖坟)在桂平市中沙镇六石村当珫山上。冯三界是广西贵县人,因拒向官府缴纳粮谷而逃到六石村,因在当地为群众做好事而成为有影响的人,死后葬在当珫山上,后人立庙纪念他。该墓是夫妻合葬墓,坐西南向东北,占地面积107平方米,用石灰砂浆和青砖砌筑而成。右边是冯三界夫人汤氏坟珠,其中拜堂宽10.20米,深4.70米,两墓各有坟圈和祭台,各宽5.10米,深5.80米。均有墓碑,两碑各高0.75米,宽0.50米。
新安村耀冲屯春山堂,位于桂平市中沙镇新安村耀冲屯春山庄内。春山庄创建于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由黎懋绩、黎懋骧、黎懋勤三兄弟共建,黎肯堂设计监建。工程浩大,历时11年于1900年建成。春山庄主体建筑坐南向北,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分上、中、下三座,左右横廊、四角炮楼。平面呈长方形,原建筑三进五开间,砖木结构,悬山顶,小青瓦。各进之间天井用青色火砖铺设,以黎儒报号春山遂名“春山庄”。第三进设以廊道,置卷栅,其东西两侧各设一组横廊。春山庄历尽百年沧桑,现仅第三进及东西横廊保存较好,占地总面积约232平方米。中堂名曰“春山堂”,中堂上方正中设以木质彩绘、木雕镶螺钿神龛一只,上刻“福禄寿”三字,保存较好,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在桂平市
南乡村古民居群位于桂平市中沙镇南乡村,年代为清。南乡村的传统建筑内容丰富,令人惊艳,不仅有历史建筑和传统民居建筑,还有部分宗祠建筑和极少数军事防御建筑。历史建筑和传统民居建筑有悬山式、硬山式两种,依山建造,错落有致。传统民居建筑以院房组合为主,多为土木、砖木结构,与青瓦覆盖自成一体,坐甲向庚。其中历史建筑尤有特色,既有宫廷式建筑,又有欧式建筑,飞檐翘脚,雕梁画栋,中西融合,古洋并重,彰显了古韵南乡开放包容的姿态,也是古丝绸之路文化交往的见证。南乡村古民居群为第八批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