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山东省 > 聊城市 > 阳谷县 > 阿城镇

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阿城镇文化旅游景点

[移动版]

阳谷海会寺

海会寺清代古建筑群。坐落于阳谷县阿城镇东南隅。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后经乾隆、光绪年间两次扩建续修,形成了殿宇巍峨、楼阁连亘的清代典型古建筑群。为华北五大寺院之一。该寺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原有殿宇楼阁168间,2001年仅存81间。由大殿、戏楼、碑亭、千佛阁、刘公祠等部分组成。主体建筑既自成一体,又与整体结构协调融洽。建筑系采取北方传统的民族形式,砖木结构,飞檐斗拱。寺内尚存有碑刻、石雕、木雕、彩画及康熙手书诗文。现经住持僧人化缘修缮,又重现昔日光彩。海会寺位于山东省阳谷县城东25公里的阿城镇古运河畔,是华北地区规模较大的寺院之一,由刘公祠、海会寺、运司会馆三部分组成,包括山门、天王殿、千佛殿、钟楼、鼓楼等十余处景点。海慧寺是清代典型的

阳谷阿城故城(含古阿井)

阳谷阿城故城(含古阿井)位于阳谷县阿城镇王庄村,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阿城故城始建年代不祥,春秋时期已属齐国西边的重镇。直到汉代三国时期,均为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时期“晏子治阿”的故事就发生在此地。城址呈圆角方形,边长2公里 ,周长8公里 ,面积4平方公里。城墙东南角和北城墙保存较好,其他部分城墙略高于地面。东南角城墙保存长约250米 ,地表上高度达14米 ,地表下2米 有余,宽近30米 。城墙断面反映了城墙结构,由主体城墙和后期补筑而成。主体城墙为板筑棍夯,夯层平整,厚6-10厘米 不等。补筑部分位于城墙内外皮处,夯质更好。此段城墙利用了大汶口、龙山时期文化堆积,夯土内含有这时期的包含物,土呈灰色,且主体城墙叠压在龙山时期夯土上。北城墙

阿城故城址

东阿古城遗址又称阿城故城址位于阳谷县阿城镇西北隅王庄村西南。东阿古城遗址春秋时属齐,称柯邑,又称阿邑,历史上齐国晏子曾于此地任阿宰。秦改东阿,设置东阿县,此城为治所。北魏时,东阿县址东迁,此城渐为黄水淤废,今存残垣。东阿古城遗址东西长2000米,南北宽1500米,仰韶、龙山、汉代文化层厚约2.5米,多次有陶、铜、铁等古器物出土。城的东南角和北城墙段保存较好,其他城墙也略高于现周围地表。东南角城墙(当地人又称南墙)保存长达250米,宽近30米,地表以上高14米,地表以下2米多,较完整地表现了城东南角转角情况。断面上反映着城墙结构,以主体墙和后期修补组成。主体墙为板筑棍夯,夯层平整,夯层厚6~10厘米不等。上面建有一座“阳谷县阿城镇革命

陶城铺关帝庙

陶城铺关帝庙年代为明、清,位于阳谷县阿城镇陶城铺村后街。2014年,陶城铺关帝庙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闫庄闫氏祠堂

闫庄闫氏祠堂年代为清,位于阳谷县阿城镇闫庄村。2014年,闫庄闫氏祠堂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皋门村义桥

皋门村义桥位于阳谷县阿城镇皋门村,类别为古建筑。皋门村义桥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阿城下闸

阿城下闸位于阳谷县阿城镇,年代为明。2013年10月10日,阿城下闸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阿城陶城铺闸

阿城陶城铺闸位于阳谷县阿城镇,年代为清。2013年10月10日,阿城陶城铺闸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阿城上闸

阿城上闸位于阳谷县阿城镇,年代为明。2013年10月10日,阿城上闸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阿城义井

阿城义井位于阳谷县阿城镇,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2014年10月,阿城义井被公布为聊城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马湾遗址

马湾遗址位于阳谷县阿城镇马湾村,年代为春秋战国,类别为古遗址。1999年4月,马湾遗址被公布为聊城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阳谷阿城清真寺

阳谷阿城清真寺年代为清,位于阳谷阿城镇西街。2004年9月19日,阳谷阿城清真寺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陶城铺魏氏家族墓

陶城铺魏氏家族墓位于阳谷县阿城镇。年代为清。2013年,陶城铺魏氏家族墓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魏展奇有子三,长子魏鑨,字伯器,号中齐,康熙57年戊子科武举人;次子魏钿字钟华,号理斋,康熙56年丁酉科举人,登雍正元年癸卯进士,任湖北咸宁县,廉干有为,吏胥畏服,升兴国州知州,清操益励,因他故,被论。士民怀思,事明,改授云南云州知州,抵任不逾月,以疾卒于官;三子魏鈊:字淑美,与仲兄魏钿同登康熙丁酉科乡试,雍正九年截取,观政户部,十年奉旨协办山东东昌赈务以查赈有方,办理得宜见许于臺使。乾隆八年选授江西安仁知县。洁己爱民,勤于听断,偶遇偏灾,无不力为陈请分别赈卹。历任八年凡坛庙衙署以次捐修因是罣,归家,无长物。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