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兴宁市 > 罗浮镇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罗浮镇历史沿革

[移动版]

唐宋时期,罗浮镇称为鲤腹湾,大信是鲤腹湾之一部分,大半是瑶山,为瑶人所居之地,后来汉族繁盛,瑶族渐绝。

元朝时,改鲤腹湾为大腹湾。

明洪武时,大信山(阳天嶂)为江广交界地点,大腹湾分为三堡:即泰宁堡、和兴堡、野猪坪堡。

明洪武四年(1371年),建立十三都司,十三都司巡简(又名巡检)是掌管兴宁境内的重要关隘,主要维护地方治安,文武官员齐备,故罗浮也称司城。

明万历三年(1575年),将罗浮野猪坪堡划来平远辖地,易堡为乡,是为平远大信乡。

后江西置长宁县(即寻乌县),又将大信划为长宁辖地。

明天启八年(1628年),置镇平(今蕉岭),则大信又复为平远辖境。

民国初期,司改为局、署,设民团局长或署长,下设文书、户籍、民政等机构。

民国十一年到廿一年(1922-1932年),设兴宁县公署,罗浮为全县16个行政区中的一个,划为罗浮区。

1949年6月,成立罗浮区人民民主政府。

1950年4月,罗岗、罗浮、黄陂三区合并为罗黄区。

同月,因黄陂另设区而改为浮岗区,罗浮划分为浮东、浮西两个大乡。

1951年7月,平远大信乡划入兴宁浮岗区所辖。

10月,罗岗、罗浮分别设区,罗浮区又划分浮东、浮西、浮南、浮北、浮中、塘社6个小乡,大信乡划分信东、信西两个乡。

1957年,称罗浮乡,辖浮东、浮西、浮南、浮北、浮中、塘社、信东、信西8个小乡。

1958年11月,成立罗浮人民公社。

1978年4月,从罗浮公社分出大信公社。

1983年,罗浮公社、大信公社两社合并,设立罗浮区。

1987年,罗浮区改为罗浮镇,管辖25个村和1个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