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山庙位于福州市东郊康山顶,从桂香街沿康山路上康山向南到底就是。现存建筑包括戏台、大殿和后殿,始建于道光年间,光绪年间重修,1941年戏台改建。1998年该庙被列入晋安区文物保护单位,但是现在已经破败不堪。乾隆版《福州府志》:康山庙在易俗里。神姓赵,名时畴,宋金紫光禄大夫宾之孙也,元泰定间卒,人庙祀之。《榕城考古略》:康山灵树庙在易俗里,俗称泰山庙。神赵姓,名时畴,宋金紫光禄大夫宾之孙也。元泰定间卒,郡人立庙祀之。里有乔木甚著灵,近为巫觋之徒,创立牛头犬头愿名目,祷解者踵接,庙遂为淫祀之所,官虽禁之,不止也。以上是地方旧志对于康山庙的记载。据此,康山庙奉祀赵时畴,但是后来和东岳信仰相融合。而另一些资料则比较符合现状清工部尚书、国史馆
东岳庙位于福州市台江乡岳峰村,始建于后唐长兴间,原为闽王东华宫的泰山庙,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一1016年)扩建,明崇祯年间重建,清中叶重修,庙宇多己毁,现仅存娘娘宫、血池殿,两座殿宇,建筑面积370平方米。娘娘宫,面阔三间,进深五间,穿斗式结构,木构架,双坡屋顶,两边设风火墙,宫前有石栏杆。血池殿已于2008年重修复庙,前后两进殿,戏台下方有石砌“血池”。戏台有两石柱为原物,殿内有从原墙体剥下的明清壁画。血池殿东边原森罗殿(能仁寺)也有遗存。
魏杰故居原位于福州鼓楼区东门塔头街,坐北朝南,三面围墙,共四进,第四进早己倒坍,只留一片空地。“鹤山草庐”面积1000多平方米,坐北朝南,四面围墙。主座建筑祠厅辟左、中、右三门,大门六扇。入门,三面环廊,廊下天井,厅堂面阔三间,进深二间,穿斗式木构架,双坡屋顶,斗拱、挂洛、檐、楣雕画精美,是奉祀魏杰生父富友之祠厅,帝建静修书屋、寿泉厅、泉石居(花亭)等,分别作为祭祀、课读、书画及住宿之所;泉石居是魏杰长住的宅院园林。魏杰故居现移建于金鸡山顶,只剩两进。前围墙中为石框门,上有多跳偷心式雨蓬,下悬“魏杰故居”匾,下为三步石台阶。门内为天井回廊,插屏门额曰“诗农债”,对联“布衣名士烟霞傲批好,农家诗人山水知音”。首进厅堂穿斗式木构架,双坡
丹井位于凤丘山下鹤林村桂溪自然村桂兜,位于鹤林宫遗址旁。井身为圆形,花岗石砌造,深5.1米。井栏用整块花岗石凿成圆圈状,高100厘米,内径58厘米,外径87厘米。井栏外壁镌刻“丹井”两个大字,楷书,字径18厘米,旁款“绍熙二年重建”(宋光宗绍熙二年为公元1191年)。
竹屿木牌坊,位于福州市晋安区岳峰镇竹屿村东路口。牌坊建于明嘉靖七年(1528年),清同治三年(1864年)重修,民国12年(1923年)修葺。牌坊为木构,四柱三门,高约9米,宽8.5米。下用8根木柱支撑,木柱胸围均为1.2米,每根木柱均用一对夹杆石固定,檐下施斗拱,斗拱重叠出跳,中楼为单檐庑殿顶,次楼为单檐悬山顶。坊表楷书“礼经奥义”、“父子贤良”、“兄弟孝友”。明间正楼匾为“父子贤良”、“兄弟孝友”。“父子贤良”落款为同治戊辰年良月谷日立光绪十年竹林邓氏修民国四年二十七世裔孙家骅重修“礼经奥义”早年已遗失。次楼匾一侧早年遗失,现存一侧内容为邓氏家族历史,一面介绍邓光(1369-1439)字景晦:“十世祖光公佑公次子六房之始祖也孝友
赵公俊墓在竹屿村池墩,建造于宋代。据载,赵公俊是赵匡胤四弟赵匡美六代孙,官至两淮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赠昌国公,相传为赵氏入闽始祖。墓基深埋地下,墓前尚存石人石兽,墓后还有两株古榕为附属文物,如两把巨伞,忠实地守护着古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