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景泰年间(前1450略后),晋江李封王依势欲统治烟浦庵上村,驱逐异姓,始祖系金墩黄氏三房,亦遭其厄。
为避人耳目,黯然戴锅过江,刹足于欧山及周山附近,后欧氏及周氏没落。
诚黄氏人丁兴旺,形成乡里,则与金墩欧氏联合建村,称金欧乡。
后觉欧欠雅,改称金瓯乡。
其时仅黄氏首居,致祖坟亦以金瓯誌代黄氏,察水陆畅通,异姓陆续取利同居一里。
如在大明万历乙卯(前1615)正月,龙山曾氏元杰、元廉、起麟、起鸾将其先祖石源公与石泉公徙法山旧穴移徙于欧山之麓(今名为梧埭山),而附怀珍山、运玉山于其中。
奉其先祖遗训,愿得厝于先莹之侧,且为置义四二十亩,以垂不朽。
为此,龙山曾氏子孙为看顾先莹,及耕耘义田之宜,陆续入居金瓯乡,与金墩黄氏和睦相处。
为速写之便,后人又将“瓯”字代写为“后”字,故得名后厝。
后厝清朝时期属晋江县三十六都临海铺,民国时期属法石乡临海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晋江县三区、池店区管辖,1951年划归泉州市东海乡管辖,1958年为东海公社后埔大队,1984年为东海乡后厝村,2003年村改社区,设后厝社区居委会。
2013年搬迁至华侨小学址。